老旧小区改造 居民提出个体化建议

   本报讯 老旧小区改造究竟改成什么样,住户也有发言权。昨天,家住新源里西11号楼王女士拿到了提出建议后的新设计图纸。“现在这个方案,我比较满意,也很理解设计师。”王女士提出改造后厨房不能用,不久设计师重新设计了改造方案。

    新源里西11号楼是老旧小区,最初设计时厨房面积不大。由于涉及房屋结构,很多设计改动都受限制。王女士家的使用面积为46平方米,厨房面积只有1.8平方米,灶台、操作台、洗手池转圈摆才能摆下,做饭只能一个人进去。

    “原来的设计方案,如果放到我家,基本上厨房就变成过道了。”两周前,王女士和居民们参观老旧小区改造使用的构建材料生产厂家时,向设计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打通一面墙,增加自家的厨房面积。经过设计师的耐心解释,王女士得知,这样做会破坏房屋结构,影响建筑承重,只好打消了扩大厨房的想法。

    考虑到居民的意见,设计师很快提供了两套改动方案供大家选择。一套方案是厨房、卫生间不改动,只在外部增加抗震面积。二套方案是在厕所增加一扇窗户,厕所和厨房之间的抗震面积部分增加推拉门,防止串味。

    11号楼里共有住户60户,昨天居委会征求大家意见时,多数住户同意二套方案,目前只有王女士选择一套方案。王女士家仍将保留现有的厨房,只在厨房窗外增加90公分宽的抗震改造部分。

    “我现在了解改造的难处了,改造方案还有点遗憾,我也都能理解了。”虽然自己的想法最终没有全部落到图纸上,王女士对改造过程中能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做法很满意。“改造过程尊重我们的想法,这一点是很人性化的”。

    参观生产构建材料的厂家,让王女士有了另一个收获。改造用的水泥材料如何生产、施工,王女士全都亲自看过,“那些建筑材料的质量我很放心了,有地震也不怕。不管改成什么样,我理解,我满意了。”

    据了解,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率先在朝阳区启动,新源里西11号楼和农光里17号楼是今年本市住宅抗震节能综合改造的首批受益者,改造后每户增加面积8-15平方米。两栋居民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项设施老化。老楼抗震加固采用“外套工业化”加固方式,也就是直接在楼房外围再“增肥”一圈,用钢筋混凝土等构件实施加固。

    通过这种改造方式,每户居民家还能增加一定的阳台面积,并可以计入房本。经过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后,楼体的抗震烈度将达到8度。冬季室内温度可提高3到4摄氏度,顶楼住户夏季室温过高的现象也将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