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入住资格卖五十万 “永久使用权”得不到保证———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社会各方力量都在加紧探索、研究中国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不过,由于整个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利润低周期长,有些企业为了快速收回成本想出了“会员卡”的把戏,而由于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也给一些企业打“擦边球”留下了空间。在专业人士眼中,诸如出售养老会员卡之类的企业行为,其带给消费者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养老项目推出会员卡 50万可享“永久使用权”
在北京工作的刘毅近来一直想为父母寻找一处养老公寓,由于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家中又无人照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公寓就成为刘毅的寻找的重点。经过多方寻找,天津宝坻一个叫做云杉镇的项目跃入他的眼帘。
据对外宣传的信息,云杉镇是一家号称占地1490亩,“集住、医、乐、学等于一体的”全龄化宜老社区,可以提供物业、餐饮、健身、医疗服务。其所建的老年公寓提供60、90、112平方米的多种户型,适宜老年人居住。在拨打顾问的电话以后刘毅了解到,要入住云杉镇的先决条件是办理会员卡,而办理这里的会员卡需要一次性交纳至少50万元人民币的会员费(根据户型不同费用也不相同)。
刘毅觉得,该项目提出的理念与规划都符合他的要求,但是一次掏几十万办所谓的“会员卡”让他有点拿不准。“据他们说买了会员卡可以保证我永久的使用权,但是没有公寓的所有权。但什么是永久使用权、怎么保证永久使用权,我也没弄懂。”
随后我们联系了云杉镇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购买他们会员卡后享有永久使用权,可继承也可转让。购卡人年龄不受限制,购卡人提名会员入住社区,但入住会员男性需年满55周岁、女性需年满50周岁。此外,入住以后还需要缴纳管理费,如果一人入住每年缴纳3万,两人入住的话每年需交纳3.5万。“购买会员卡的时候会与我们公司签署协议,永久使用权的会在上面注明”工作人员说。
“会员费”性质难定 打“擦边球”有法律风险
“如果我支付的会员费不能拿到产权,而是一套房屋的使用权,那是不是可以看作租金呢?”刘毅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而在专业人士眼中,会员费的属性划分并不好界定,这也是企业可以打“擦边球”的地方。北京房地产学会政策法规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建文认为,“如果这些会费是租金,那么租赁合同不能超过20年;如果提前支付费用购买的是物业使用权,严格讲,房屋使用权的转让不受法律保护。如果是物业费,那就不能一次支付多年的费用。如果是押金,那么押金的额度是多少才是合理合法的,这并无明确的规定。还有就是这些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安全问题”。
也有人分析认为,由于购买会员卡的行为只是在购卡人与企业之间的合同中约定,并没有额外强制力保证购卡人的权利。如果开发企业今后经营中出现问题,购卡人所谓“永久使用权”根本得不到保证。
北京世联集团事业部业务发展部总监李亚南认为,会员制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押金加租金。如果只是在一城一地有一个项目,押金加租金的方式就可以了,如果在全国各地都有项目会倾向于形成一个会员体系,二者并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李亚南指出,会员制这个方式比较容易打政策的擦边球,可能涉及到非法融资类似情况。现在还是属于政策的混沌期,未来一旦有一些政策的明朗和收缩,有可能会叫停。
只为回流现金? 经营压力折射养老地产困局
据业内人士表示,实行会员制的养老地产项目并不止云杉镇一家,上海等地的一些类似项目早就存在,而争议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实际上,采用会员制也是无奈之举,有的用地性质为工业的老年住区没有单独产权,无法进行部分项目的销售,背后资金压力巨大。会员制是其缓解经营压力、回笼资金的一条捷径。”
希格玛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冯斌表示,关于很多老年公寓出租都有出售会员证的方式,这种方式原因在于现在建设的出租型老年公寓,开发商不能通过销售获得资金回笼,如果仅靠出租床位,它的回收期又比较长,比如10年、15年。而现在投资建设出租型的老年公寓的投资商大部分都是开发商出身,他们都不愿意投资一个项目十几年才收回。所以为了尽快收回资金,就设计了这个所谓客户入住需交押金或者交纳会员会费的方式,目的就是想尽快回收资金。所以目前看到一种现象,就是经营出租型的老年公寓,它在出租方式上都会涉及出售会员证或交住房押金,这些金额都比较大,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很多投资建设出租型老年公寓的项目,它的土地都不是通过出让获得的,有的是合作形式,投资商没有土地产权,也不能获得银行抵押土地或房产的贷款,那怎么办,只能通过出买会员证、交住房押金等形式,尽快收回开发资金”冯斌说。
文/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