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偏松货币政策试水温

前天晚上,央行突然宣布从下周一开始,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来国内存款准备金率首次进入“下行”区间。经测算,此举能为各类商业银行合计“解冻”放贷额度4000亿元。

  前天沪深股市暴跌,昨天沪深股市大涨,于是有分析认为,央行突然下调存准率,给岌岌可危的资本市场注了一剂强心针。另有分析认为,这也与“悄悄解救地产商”有关。 

  笔者对以上揣测不敢苟同。货币政策之变非常严肃,非央行一家可直接拍板,央行主要是贯彻中央政府的集体决策。笔者以为,此时对存准率作下调操作,主要与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有关,时间点选取恰到好处,存准率只作微调,拿捏适度,有为下一阶段可能选择“偏松”货币政策试“水温”的意思。

  单从国内环节看,昨天正好公布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决策层显然考虑到了这项关键性数据。识者所知,PMI一向作为衡量经济冷暖的晴雨表,PMI大于50%意味经济在景气区间运行,低于50%则意味经济已跌入欠景气区间。这也是2009年3月以来,国内PMI首次跌进欠景气区间。此外,PMI由12项分指数加权后共同构成,在12个分项指数中,只有2项较次要指数仍在景气区间硬挺,其余10项指数均已跌入欠景气区间,罩在宏观经济头上的“云层”的确在缓慢加厚中。

  PMI的跌势,正好与国内前三个季度GDP增幅逐季走弱的趋势互相重合,若要在今冬明春使GDP增幅止跌趋稳,适当为中小企业增加信贷量、降低融资成本乃必须之举。而若把分析起点前溯至10月中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扶小”组合拳,市场货币投放由持续近两年的“偏紧”向“偏松”缓慢过渡,亦是落实会议决策的又一体现。

  流动性从“偏紧”掉头为“偏松”,还须充分考量CPI走势。前期,CPI已连续4个月缓慢下行。综合CPI自身的下行惯性、欧美经济之难堪现状,估计今年最后两个月CPI仍有少量下行空间。明年春节在元月份,依惯常是CPI年度高位运行月份,因而,此时适当释放一些流动性,不至于令CPI立即掉头向上。

  就本次存准率下调,有学者认定今冬明春至少还会再来几次。笔者判断,年内再下调一次有可能,但连续“放水”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经济不只是面临外部市场萎靡不振的难局,自身亦患有多年未能治愈的“结构病”,总体处于“按下葫芦又起瓢”的尴尬境地,单独用某味猛药,譬如放松银根,不但难以收获疗效,反倒会因“虚不受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此外,人们往往把股市视为经济运行的又一晴雨表。其实,股市的变化只是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反映,具体情况须作具体分析。以国内股市为例,由于实体经济受劳动成本、原材料、产能过剩、附加值普遍太低、竞争过度、出口不畅等多种因素共同挤压,利润已一降再降,一旦流动性加大,投放于实体经济的新增信贷很可能加速流入股市作短期套利。在经济结构性难题未有大的破解前,低迷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犹如防止实体资本过度流入股市投机的一道“隔离墙”所以,尽管银根小有放松,中小股民的操作仍要谨慎再谨慎。

  谁都当不成“算命先生”货币政策未来究竟作何走势?只有到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基调后,方可作出较客观的判断。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