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以房养老吗?

   “为了养老最终房子没了,恐怕会落子女埋怨。子女也不太放心我们去养老院。即使养老无依的孤寡老人,对以房养老也不太放心,总感觉没了房子心里更不踏实了。”一位老人在接受广厦时代采访时说。

    毋庸置疑,以房养老可以盘活巨大的资金,拓宽养老资金的筹措渠道与方式。对于一些追求高质量养老的人群是“锦上添花”,对于收入低的孤寡老人甚至是“雪中送炭”,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除了观念的制约,如果政府以房养老的顶层设计不能快速完善,此项举措恐怕难以推行。“不仅仅是老人有观念的牢笼,银行、保险等金融单位也怕做成亏本买卖,以房养老当中涉及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政府主导破局。”房地产业内人士说。

    老人难过子女关  担心没房就没了归属感 

    有老年人直接表示,“拿房子养老恐怕过不了子女那一关,会遭埋怨。”一些年轻的市民也认为,“前半辈子耗全家之力才得以买房,如果‘倒按揭’养老,岂不是一辈子围绕房子纠结,最终又什么都没能留给子女吗?”

    中原地产的张大伟表示,有企业曾试图开展过这一养老业务,最终没有做起来,房产对于归属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房产为代价养老,多数老百姓不能接受。

    全国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红尘表示,普通老百姓对这个政策持观望的心理,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打拼了一辈子才拥有的房产是将来留给子女的最大一笔财富和遗产。如果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好一些就将房产抵押给银行,一般人观念上难以接受,这也有悖于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了北京某高档养老公寓的老人。据介绍,该老人即是卖掉自己的房产得以入住高档老年公寓,尽管该老年公寓不论在设施、生活环境,还是养老服务软件配套、生活待遇等方面均较为舒适,但是该老人还是叹息,“在这里虽然很享受老年生活,但是感觉和自己家里完全不一样,可惜房子都没有了!”

    实际上,老人以房养老“逆按揭”来自子女的阻力也不可忽视。“首先子女肯定期待留着房子未来继承,另外,子女也不愿意让我入住养老院,总觉得让我去养老院是他们的不孝顺。”一位老人说。

    即使抛开老人与子女双方面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老人仍旧不太认可以房养老。“直白地说,如果房子所能抵押出来的养老金用完了,但人还在世,岂不真成了小品的桥段?”一位老人表示。

    金融机构担心风险大于收益

    尽管已经有一些城市曾经试点过以房养老“逆按揭”,但从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对业务条款的设定来看,金融机构的谨慎导致以房养老的门槛颇高,积极性并不高。据了解,中信银行曾在广州试点以房养老,但却要求申请贷款的老人名下至少要有两套房产,贷款年限也被限定在10年。

    既然以房养老可以盘活沉睡的房产资本,但现在对于金融机构却显得更像一个“烫手的山芋”,主要是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把控的考虑。

    “首先就是房地产市场行情的因素,目前来看确实没有下跌的预期,但即使是一路看涨,增长率也没法确定,一旦评估显得保守,老年人肯定又难以接受;评估值高则带来银行、保险公司的高风险。尤其是面对老年人这一群体较为敏感,因此金融机构势必谨慎。”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人士说。

    “很多的不可抗因素导致享受养老服务的老人享受年限迥异,并且,选择‘以房养老’的老人,很可能是没有继承人的,那么,如何使老人获得与房产价值相匹配的养老服务或养老金额呢?这也很难界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士指出。

    另外,我国房屋70年的产权年限,也给金融机构对“逆按揭”业务开展造成影响。“现在是还没出现房屋产权撞线,但是可以想象的是,未来房屋产权剩余年限越来越少时,价值缩水几乎是必然。”银行业人士说。

    据了解,尽管我国《物权法》写明,70年土地租期届满后,可以自动续期,但是如果该土地另作他用,相关的赔偿如何确定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难免心有余悸。“一旦房屋产权撞线,而养老服务尚未结束,银行已支付的养老金如何获得回报?又如何界定业主对该房产的后续抵押行为?银行很可能存在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风险。”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实际上,金融机构在考量风险的同时,直接的动因更在于盈利模式。 “倒按揭”直接将房产抵押给银行,银行需要找到自己的赢利点才有动力推进业务。对于将老人起居安排至老年公寓,银行可以出租他人赚取租金与支付养老金的差额;而对于仍旧保留老人居住权的“倒按揭”,银行的赢利点完全在养老服务结束后才能凭借转卖房产来实现,大量资金长期占用的成本也打击银行积极性。“况且这一贷款期限越长,银行风险越大。”银行业人士强调。

    养老机构

    以房养老目前唯一的受益者

    如果说以房养老这一政策有最大受益者的话,短期看那无疑就是养老机构。由于自身的机构性质,养老机构在这一政策的执行机构中,只负责入住老人的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文化、心理关怀等,而这些原本就是养老机构本职所为。

    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机构条件已然完备。未来以房养老的大面积推动,除了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各方的顶层设计、搭建相应的政策平台以外,养老机构的服务是否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也将直接影响人们迈出以房养老这一步。

    据刘红尘介绍,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迅猛,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

    显然,“以房养老”牵涉到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及相关政府部门,如何保证这些行业、部门公平、公正地经营、管理和执法,是以房养老顺畅开展的前提,这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自不必说,各个环节的落实与提升直接影响人们对以房养老的认可度。本版文/张蛟

相关栏目